手术室安全防护制度
2017-06-12 11:16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繁忙,节奏快,因此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的遗憾。
手术室安全防护是指对手术室使用的火、电、燃烧、爆炸的防护,对病人的摔伤、烫伤的防护,以及防止手术部位错误、切口感染、异物遗留、标本丢失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制度包括防火、防电、防燃烧爆炸、防病人摔伤等。
一、防火
建立健全安全防火设施:
(1)灭火器的准备,做到定位、定期检查、人员定期培训。
(2)手术室内设定多处烟火报警装置、医院报警电话和医院报警系统图示。安全出口标示清楚,通道无障碍物。
(3)手术间内设醒目的标志禁止吸烟,禁用明火。防止麻醉乙醚、消毒乙醇燃烧爆炸。
(4)各种仪器、设备保持功能良好。
加强防火的宣传、教育:
(1)熟悉灭火器的位置、使用方法。
(2)了解报警装置、及时处理隐患。
(3)建立报告制度。
(4)要合理安全的使用仪器、设备。
二、防电器漏电伤害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式医疗仪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学会正确地使用、保养,而且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对病人的电损伤。电外科安全注意事项如下:
1.仪器检修定期检测、及时维修,专人保养、专人维修。
2.地线装置接地。
3.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电刀负极板正确合理使用,电刀手笔套绝缘套。
5.电极板安全放置原则:
(1)肌肉平坦区
(2)血管丰富区
(3)毛发稀少的皮肤
(4)清洁干燥的皮肤
(5)尽量接近手术部位
(6)不穿越心脏
6.安全放置部位腹、腰、臀、背、大腿下、小腿、上臂。
7.原则靠近手术区;越过病人身体的交叉线路;清洁、干燥和没有毛发的地方;选择部位的完整接触;使用高品质的导电片。
8.电外科引起的损伤
(1)灼伤,集中产生密集热
(2)压力性坏死
(3)心电图或起博器干扰
三、防烫伤、烧伤
1、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多为医源性因素。指护理人员的行为不当或护理行为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
(1)护理技术性因素: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而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2)护理责任性因素:指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甚至玩忽职守,对病人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护理行为。术中使用温水时,温度要适宜,操作要稳,不可过急,以免烫伤病人。
(2).使用热水时容器位置放置恰当,不直接接触病人身体。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使用电刀时,要按规范操作,电刀负极板要平坦地防于肌肉丰富的部位,以免电灼伤病人。
(4).使用热水袋时,应套上外套,盖要拧紧,水温保持于50℃,且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5).腔镜手术台上使用热水,要防止热水烫伤病人。
(6).使用消毒液,要准确掌握浓度、适应症及方法。
四、防燃烧、爆炸
1.加强安全教育,使员工突出安全防范意识。
2.定期进行检查,使员工能够处理突发事件,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3.设立灭火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控制并及时报告。
4.使用电炉、酒精灯等用物时,应远离氧气、乙醚等易燃物。易燃、易爆的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
5.使用乙醚麻醉的手术需用电刀时,必须与麻醉师商量。
6.手术台及地面应有导电装置。
7.氧气瓶口压力表严禁近火或在高热地方存放,其接口不可涂油或胶布缠绕;使用后应立即关阀门,中心吸氧结束后及时关闭开关。
8.用酒精消毒手术野时,必须等酒精完全挥发方可使用电刀。
五、防摔伤、碰伤
1.接送患者出入门边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以防止碰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运送车时,需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摔伤;运送途中拉上床挡;搬动患者时,动作应轻巧、稳妥、防止意外。
2.送病人由医师、护士、麻醉师3人同时护送,麻醉师在平车病人头部,以利观察病人病情。
3.患者(尤其是小儿、躁动者)躺在手术床或等待护送时,应有护士床旁守护,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清醒患者可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4.全麻诱导期的病人应有人在床边照顾,注意患者肢体位置,防止挤压撞伤,必要时上约束带。
5.经常检查车床的性能,保持良好状态,防止接送途中摔伤患者。
6.术前检查手术床是否平衡,术后使手术床各部位处于复位状态,保持手术床平整平衡,患者上手术台时要给予协助,防止患者跌伤。
7.对患者进行有关安全教育,患者入手术间后,向其说明手术床窄,不要自行翻身侧卧。
六、防手术部位错误
① 术前访视病人,了解手术病例、手术部位。
② 接病人时要严格三查一问:查手术通知单、查病例、查手术部位,问病人手术部位、左右侧。
③ 病人到手术室后再次查对。
④ 手术医师到手术室后,与医师查对手术部位。
⑤ 麻醉前、手术开始前、离室前,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共同查对手术部位。
七、防输错血
1、输血前应和医师一起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输血号、住院号、血型、RH因子、交叉配血实验及采血日期。
2、输血前要检查输血袋是否严密,有无破损和漏血。
3、输血前要检查血液质量,若发现有颜色的改变、浑浊、溶解,则不得使用。
4、密切观察输血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八、防切口感染
1、手术室环境清洁、整齐、符合手术室的要求(空气培养)。
2、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3、控制手术间温度、湿度。
4、关闭手术间正门及外走廊门,无菌手术未结束时严禁从外走廊门进出或打开外走廊门。
5、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洁污分明,流程合理,功能符合要求。
6、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7、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8、各种关节置换、肝移植等在百级净化手术间开展。
9、连台手术中间要进行清洁处理。
10、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充分,备皮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11、手术中医生及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术中的器械要随时擦洗干净。
12、手术开始前,遵医嘱给抗生素。
13、手术结束前,更换手套、彻底冲洗伤口。
九、防异物遗留
为防止异物遗留在伤口内,必须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1.开胸、开腹及切口大而深的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应清理手术台周围的纱布、纱垫及其他物品。
2.洗手护士对台上物品做全面整理,放置有序,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纱垫、缝针、器械等,并认真记录。
3.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手术区周围整洁,对纱块、纱垫洗手护士要心中有数,缝针要及时回收。
4.手术中台上增加或取下敷料、器械,应有巡回护士记数。
5.关伤口前,2人再次清点,与清点单上的数目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缝合伤口。
6.凡属清点范围的物品,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拿出或拿进手术间。
7.连台手术要清理手术间,更换垃圾袋,将清点物品全部收出手术间。
8.数字清点不清时,必须认真查找,必要时X线拍片,主刀医师签字记录备案。
9.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纱块、纱垫、缝针、器械等。
10.台上掉下的纱块、纱垫、器械等要及时处理。
11.填塞纱布要清点并记录。
12.交接班时要清点纱布、纱垫、器械。
13.器械的螺丝等附件要注意清点,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异物遗留。
十、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1.准备器械的护士应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准备器械,并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
2.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再次检查器械是否正确、适用。发现配件不齐,及时通知巡回护士进行登记或更换;若术中器械损坏或不好用应及时做标记。
3.实施重大、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术者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其他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
4.在进行重要步骤前,术者应先检查器械是否合适。
5.手术室应常规准备不同种类的急诊手术器械包以及常用的手术器械单包,以备急用。用后应及时包好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应备快速高压蒸汽灭菌锅。
6.每年应进行器械大保养及检修1次。
十一、防止压伤
1.接病人时认真查对压疮评估表,若评估表时间过久或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符,应重新进行评估。
2..利用体位垫减轻受压部位压力。
3.对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手术床单平整、清洁、干燥,防止损伤皮肤。
6.接、送病人时应与病房护士交班签字。
十二、防止气压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损伤
1.严格掌握禁忌证,当下肢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淋巴管炎、化脓性感染(坏死)等患者不使用驱血带,恶性肿瘤或局部炎症的患者,使用止血带时不驱血。
2.使用前应检查气囊、显示表是否完好,有无漏气。
3.束止血带的部位位于上臂上1/3,大腿上2/3处,绑止血带时,皮肤表面垫一块布巾,缚毕用绷带固定。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指为宜。对于小儿或皮肤稚嫩者,缠绕止血带时应将其背面(绒布面)直接接触皮肤,其里面(有塑料粘和扣)朝上,即反过来用,避免充气后里面的塑料粘和扣对皮肤的点式压伤。
4.工作压力,成人上肢压力为30~35kPa,下肢为70~75kPa,小儿上肢为30kPa,下肢为40kPa,对于过瘦、过胖者可适当减少或增加压力;保险压力,以超过工作压力5~10 kPa为宜。
5.放气时缓慢,放气后,巡回护士应常规检查束缚的止血带是否复原,防止气压止血带的显示屏为零,而实际气囊未放气等以外故障,造成肢体长期受压。
6.止血带充气后,应注明时间,时限1小时,最长不超过1.5小时,每次间歇5~10分钟。使用中,每15分钟检查一次压力指数,及时提醒术者止血时间。
7.抬臂或腿消毒时,消毒液会顺势流入止血带内,再加术中充气加压,容易造成消毒液对皮肤的烧灼。因此,消毒前,在束缚的止血带远端边缘用纱条填塞一圈,以阻挡消毒液流入,消毒完毕取下弃之。
十三、防止病理检查标本遗失或差错
1.术中任何组织未经医师允许不得遗弃或由他人拿走。
2.器械护士应将所取下的标本放于盛有盐水的小杯或小碗内,必要时用丝线结扎或钳子夹持作为标记,妥善放在器械台上。若为较大的标本,标本表面可用盐水纱垫覆盖,防止干燥。
3.冷冻切片的标本,巡回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标本袋上事先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写好的病检单交专人送病理科,当面交给该科负责人员。
3.一般的病理检查标本,术毕由医生填写病检单;由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标本袋内,并与病检单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放在指定位置,并在送检登记本上登记。
4.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标本送检,送检前由送检人再次核对标本袋上各项与病检单、送检登记本上各项是否相符无误后送检。
5.所有病理单、标本袋上各项内容、标本送检登记本都必须字迹工整、项目齐全。病理诊断报告以正式文字报告为准。
十四、防语言使用不当引发护理纠纷
1.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诚恳,并且有问必答,手术前简单介绍手术的人员及手术步骤,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取得患者信赖,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
2.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切勿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要给患者以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感到信任与安全感。
3.术中汇报病理结果时要回避患者,以免恶性结果刺激患者而产生不良应激。
十五、防护理记录单书写不当引发纠纷
1、要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
2、无漏记、错记、补记、涂改、医护记录不相符、措词不当等问题。
3、护理安全检查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十六、手术室人员自身防护
a.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护:
1.空气污染因素(1)化学消毒剂的使用。(2)臭氧的产生:臭氧消毒器等电器的使用。(3)全麻药的弥散:吸入全麻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影响,长期慢性接触后有致敏、致畸或致癌的作用。长期吸入安氟迷可造成肝脏损害。
2.防护措施
(1)防废气:由于手术病人集中、麻醉药物等多方面原因,应注意将废气接于专用的吸收罐。
(2)通风换气设备: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减少其在空气中的含量。
(3)化学消毒剂用完后即使盖回盖子,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污染。
b、生物因素及防护
1.生物因素
(1)病人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2)病人、工作人员呼吸道感染、
(3)手术中使用的刀、剪、针、钩等,在传递中易造成以外的刀割伤、针刺伤,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2.防护措施:
(1)防感染:对感染手术的处理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带双层手套,手术操作要防止划伤。
(2)防呼吸道感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注意带好口罩。
(3)术中使用锐利器械时,传递要稳、准,并妥善放置好手术中的刀、剪等锐利物品。
(4)术前完善对病人的各种生化检查,如急诊无法确定情况的一律按污染手术处理。
c. 其他
1.防照射术中应用X线时要设置前屏风,注意:人员应暂时回避及手术间人员的防护,穿戴好防护用品,尽量避免X线的直接照射。
2.防噪音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及维修。
3.防精神过度紧张做好自我心理调整,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劳逸结合。
安全防护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准则之一,它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牢记“病人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辛苦,风险很大,只要我们加强防范,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警惕心理,就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