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认知症长者开展游戏
2024-12-26 15:59同馨医养院
没有人愿意被遗忘,人人希望被记得,可有那么一群人,努力记得但又无力抗衡。他们曾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缺陷入了记忆的迷宫,在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困惑和孤独,他们可能会忘记亲人的名字,迷失在熟悉的街头,甚至不记得回家的路等。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对于失智老人来说,活动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适当的活动可以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活动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设计和组织适宜认知症长者的游戏活动,在日常的照护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
01设计和组织适宜认知症长者的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从身体能力方面来讲,帮助和组织认知症长者开展照护训练,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体“残存机能”,因为身体机能“用进废退”。其次,从精神和心理方面来讲,认知症长者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有助于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摆脱“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什么东西也不懂”的消极想法,觉得自己还“有事可做”,是个“有用的人”,这对于他们价值感和满足感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如果能够更多地参与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即需要大家的互动和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那么也可以锻炼长者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提升后,很多“脱序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02设计组织认知症长者进行游戏活动的原则
1. 积极沟通,多用语言来调动长者的积极性
这月记忆花园区,转入一位路易体氏认知症的奶奶。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思维锐化”。在奶奶身上的具体表现为:她会格外在意,或担心一件事的结果和影响,如果她认为结果不好的话,就会抗拒这件事。除了认知障碍之外,肢体上没有什么问题,行动能力还是比较好的。但即使行动能力没有障碍,奶奶除了吃饭、如厕之外,其余时间一个人在房间呆,不怎么活动。 依据奶奶的身体状况,从保护身体残存能力,以及适度复健的角度,我们在奶奶的医康护养照护计划中安排了“做操”的活动。但是,在刚开始的几天里,并不理想。奶奶表现地比较抗拒,她说:“都一把年纪了,我不想做这些东西,反正做了以后,身体也不会变得跟以前一样好。
针对奶奶这个情况,我们的照护团队讨论后认为:不是仅仅让奶奶愿意出大厅就可以帮助她摆脱房间、摆脱床,而是要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改善目前的状况。
我们与家属沟通后了解到:奶奶年轻时喜欢打乒乓球。我们就决定从与奶奶打乒乓球来入手。我们将球拍拿到奶奶面前,问她是否愿意打打球,但奶奶把球拍拿在手里看了看,又给回了我们。看着奶奶打球的意愿不高,我们并没有放弃,于是工作人员又说:“奶奶,听说您以前是打乒乓球的高手,能不能露两手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学习一下?”奶奶听后笑了笑,轻轻对我们说了一句:“好吧。”
在打球的过程中,不停跟奶奶说“好厉害”等等赞美和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和调动奶奶的积极性。并且从参与打球活动开始,后来奶奶每天回房间的频率和次数都开始逐渐的减少。
2. 不被目标所困扰,多鼓励长者,尽力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W爷爷,脑梗死恢复期、膝关节。除此之外,由于脑卒中及所伴随的脑部损伤和病变,也使得爷爷有比较明显的认知障碍,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医生,有着精尖的技术,事事追求完美,是位完美主义者。根据爷爷的性格,我们的工作人员认为不应该去勉强爷爷,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从先解决有无的角度,重点是唤起爷爷的参与意愿。因此,不应给爷爷设置具体目标,或者让她一定要完成做操这件事。而是应当先鼓励和支持她,让他先建立自信心,然后循序渐进,从活动手指、抬腿这些与做操有关但又简单易操作的动作入手,逐渐过渡到上下肢蹬车训练这件事,以此达到帮助他锻炼和恢复身体功能的目的。”
3可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延展的游戏活动
为每位参加活动的长者,准备两个小盆,放在面前。然后,在一个盆放入乒乓球。长者需要用手中的筷子,将盆里的乒乓球夹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另外一个盆内。
主要目的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增强精细动作技能、促进认知功能、提升社交互动、改善情绪以及提高身体活跃度。
手眼协调能力:使用筷子夹取或推动乒乓球需要眼睛和手的精确配合。
精细动作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手部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技能往往会下降。筷子运球活动中的夹取和轻轻推动球的动作可以帮助维持和提高这些技能。
认知功能:这项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和策略思考,比如如何控制筷子以保持稳定的球的运动路径。这种脑力活动有助于保持大脑活力,可能对防止认知退化有所帮助。
社交互动:如果筷子运球作为集体活动进行,它可以鼓励老年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而增强社交支持网络。
在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时代,我们携手共进,以无私的关爱和深深的温情,温暖那些步入暮年、经历岁月沧桑的老年人的心灵。他们曾经是我们的引路人,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铺就了坚实的道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我们应当秉承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理念,用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一个充满和谐、美好与温暖的社会。
供稿:同馨医养院 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