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 市一院成功开展2025白银市首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自主逆向开通介入手术

2025-04-11 10:45社会事业部

4月10日,我院心血管介入科自主顺利完成1例高难度右冠状动脉开口CTO逆向开通介入手术。CTO病变定义为冠状动脉无顺行血流,闭塞持续时间>3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CTO病变成功率低,被视为PCI技术的“最后堡垒”,尤其逆向开通CTO病变手术风险大、操作复杂、对介入团队技术要求极高,该技术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领域、尤其是CTO介入技术水平方面得到更高提升和质的飞跃,处于甘肃省地市级领先水平,为攻克本地区复杂CTO病变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

一名69岁男性患者,因“PCI术后16年余,伴间断胸闷1周”就诊入院。16年前,患者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外院行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2枚支架,此后未行冠脉造影复查,冠脉病变及支架内状况不明。入院检查显示:心电图提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超见左室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EF值为47%。

本次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近端闭塞,支架内全程闭塞,且近端血管成角、迂曲、钙化、闭塞段过长、大于40mm,回旋支通过心外膜向右冠远端提供侧支循环,左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面对挑战,心血管介入科刘伟学主任团队快速讨论手术方案,采用“正、逆向融合技术方案”,运用张斌教授“RPR”策略,用逆向导丝Sion +Caravel150微导管运用“冲浪”技术快速通过回旋支心外膜侧支循环送至闭塞段远端作为指引,首先正向AL.75+4.3F变径导管强力支撑,先后2根Gaia3+Caravel130微导管均无法完全通过闭塞段,且因近端重度钙化成角、微导管跟进困难。随即启动逆向进攻,逆向先后更换Pilot150/200,Gaia3并经反向CART及AGT技术,推进4.3F变径导管使用RG3导丝顺利完成逆向轨道建立,成功开通右冠CTO病变并植入2枚支架,原支架内再狭窄药物球囊处理,术后患者症状显著缓解,目前已转入药物治疗及康复阶段。

经反复调整进攻导丝方向及路径、完成逆向建轨

术后影像结果

该例复杂、钙化、长闭塞段CTO病变的顺利开通,将为白银地区广大复杂冠脉尤其是CTO患者提供家门口更优质、规范、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知识小科普  

CTO逆向开通技术(Retrograde CTO-PCI)

是通过侧支循环(Collateral Channels)建立逆向通路,最终开通闭塞血管的高阶术式,适用于正向导丝无法通过的复杂CTO病变。

1. 逆向技术的核心概念

基本原理  正向失败时,通过间隔支(Septal)或心外膜侧支(Epicardial)将导丝逆向送至CTO远端,形成“正向-逆向会师”,最终完成血运重建。 

关键技术: 侧支通道的选择与通过(如RG3导丝),逆向微导管支撑,逆向-正向导丝交汇(Reverse CART)。

2. 逆向技术的适应症

首选场景: 正向导丝无法通过(如钝头残端、长段闭塞);侧支循环良好(造影可见连续侧支)。

禁忌症:侧支血管极度迂曲或细小(如<0.5mm)。心外膜侧支成袢/严重钙化(穿孔风险高)。

3. 逆向技术操作步骤

Step 1:侧支通道选择与通过导丝选择:初始探查:Sion/Sion Black(0.014″,柔软安全)。微导管支撑:Corsair Pro、Caravel等逐步推进至CTO远端。

Step 2:逆向导丝到达CTO远端。

Step 3:逆向-正向导丝交汇。

(1)Reverse CART技术(最常用)  

1. 正向球囊在CTO段扩张,制造假腔。 

2. 逆向导丝从假腔穿刺进入正向真腔。 

3. 导丝体外化(如RG3)完成血运重建。

(2)Kissing Wire技术  

正向和逆向导丝在CTO段内“会师”,相互引导进入真腔。 

(3)Controlled Antegrade-Retrograde Tracking (CART)  

正向和逆向同时扩张球囊,扩大假腔便于导丝通过。

逆向技术是CTO-PCI的“终极武器”,核心在于安全通过侧支、精准交汇技术、严控并发症(穿孔、压塞的预防与处理)。 逆向PCI需由经验丰富的CTO团队操作。初始病例建议选择间隔支路径,避免高风险心外膜侧支。杂交策略(Hybrid Approach)可结合正向+逆向优势,提高总体成功率。

供稿:心血管介入科 刘伟学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