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 市一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开启“一站式” 左心耳+卵圆孔封堵术新篇章

2025-02-21 09:40社会事业部

2024 年,我院成功完成首例自主左心耳封堵术。2025年2 月 20 日,市一院心血管介入团队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再创佳绩,顺利完成全麻下 “一站式” 左心耳 + 卵圆孔封堵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心血管介入科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跨上了新的台阶。

病例详情:63岁男性患者,因 “间断头晕、头痛 10 年余,加重 1 周” 入院。经评估,CHA2DS2-VASc 评分为 3 分,HASBLED 评分为 2 分。

各项检查结果:

头颅核磁显示,双侧侧脑室旁存在缺血灶,两侧放射冠区及脑白质呈现高信号。

心脏彩超提示:①卵圆孔未闭,房水平呈现左向右分流,双房显著增大,室壁运动不协调,二尖瓣、三尖瓣存在中 - 重度反流;②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轻度减低;③心律不齐,为房颤律

右心超声造影显示 “卵圆孔未闭(3 级)”,在右心压力增大时会出现右向左分流。

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为复杂型卵圆孔未闭(隧道型),房水平有分流情况(平静状态下,房水平可探及少量左向右分流;Valsalva 实验时,房水平出现中量双向分流)。

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

多学科讨论确定治疗方案:针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我院联合超声、电生理、麻醉、心血管等多学科展开深入讨论,结论如下:

1、患者卵圆孔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RoPE 评分达 6 分,反常栓塞风险高,且长期受头晕、头痛症状困扰,建议实施卵圆孔封堵术。

2、患者房颤合并双房明显增大,依据卒中及出血评分标准,并结合指南推荐,左心耳封堵指征明确。

3、鉴于患者双房显著增大,若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复发率较高,建议采用药物治疗。最终确定治疗方案为:卵圆孔 + 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 药物治疗。

手术具体过程:

1、实施麻醉后,通过食道超声进一步评估左心耳形态、口径大小及深度。

2、进行卵圆窝造影,在卵圆孔留置导丝,完成房间隔穿刺后,对左心耳造影并测量。

3、推进封堵伞形成 FLX ball 后实现完美封堵,牵拉稳定,无残余分流,符合 PASS 原则,随后释放封堵器。

4、成功完成卵圆孔封堵,封堵器牵拉稳定,位置正确。

知识科普

1.为什么要行左心耳封堵术?

在中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而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的五倍,高达20-30%。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相比,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而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又与左心耳有关。针对房颤患者容易在心脏左心耳内产生血栓并引发脑卒中这一难题,通过封堵左心耳,帮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并帮助患者摆脱对口服抗凝药物的终身依赖。作为房颤卒中预防的创新“利器”。

2.卵圆孔未闭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之一,近四分之一的成人存在该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等疾病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不会出现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但某些情况下,如剧烈咳嗽、潜水时,右心房压力会持续或短暂大于左心房的压力,就会出现右心房血液经过卵圆孔分流到左心房。而右心房接受的是静脉回流的血液,静脉血相对是“不干净”的,会有下肢静脉脱落的血栓、代谢物质分流到左心房,继而经动脉到达全身组织器官,造成体循环栓塞,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若脑动脉系统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血栓通过特殊通道,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导致体循环栓塞的现象,称为反常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头晕、行走或平衡障碍,视力改变,一侧肢体麻木、刺痛、无力或丧失运动能力。另外,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偏头痛的风险相比正常人增加2.5倍,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呈单侧搏动性,可伴恶心、呕吐、全身不适。

●哪些患者推荐行卵圆孔封堵术?

并不是所有的卵圆孔未闭都需要治疗。事实上,有接近四分之一的正常成人都存在卵圆孔未闭,大多数人并不会发生脑梗塞或偏头痛等问题。当出现不原因脑卒中、偏头痛、晕厥、减压病等并发症的卵圆孔未闭,可以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供稿:心血管介入科  韩金宴 刘伟学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互联网医院
医院微信服务号
白银同馨医养院
产后康养中心
医学美容中心